校友服务平台登录入口

沙漠红柳


2015-10-30   点击:

 

::李鸿,1967年10月生,广东顺德人,1988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导弹制导专业,现任空军某训练基地副站长。先后完成了10多项国家重点型号武器装备的科研试验、设计定型和检验验证等重大任务,为我军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曾获 “全国三八红旗手”, 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戈壁深处,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李鸿,可谓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名字前面被战友们冠以“戈壁女神”、“精品女人”、“导弹考官”等等的修饰词。
::多年来,她总是以大漠戈壁为舞台,以砺剑强军为追求,以知识报国为梦想,积极投身于新军事变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以柔弱之躯创造了杰出成就,为我国导弹武器试验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骆驼草》载着她的理想放飞
::时间回流到1984年,那一年,李鸿参加高考。其时李鸿的父亲已经从部队转业,加入到贵州大三线的建设之中,长期驻扎在一个大山沟里从事着军工事业。李鸿是贵阳六中里的拔尖学生,高考目标被老师和家长圈定在清华、北大。填报志愿时,李鸿自始至终就填了一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所有的老师都很震惊,李鸿说:“我要献身国防!”
::因为那一年,军队院校在贵州没有招收女生的计划,以培养航空、航天、航海技术人才而闻名遐迩的西北工业大学,自然成了李鸿走“曲线救国”的最佳途径。那段时间家里人轮番来做李鸿的思想工作,因为她的高考成绩高出了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40分之多。
::在清华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天平上,谁都知道各自的祛码,母亲只好朝父亲发火,招回了远在大山沟里的父亲,希望威严的父亲使一把“杀手锏”,把“迷途”的女儿拉回到清华的轨道上。父女俩相视灯下,久久无言。“想好了?”父亲拧灭了燃烧的烟蒂问女儿。
::“想好了!”李鸿很坚定。
::“是一时的冲动,还是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远大理想,终生无悔!”
::父亲一下子语塞了,怔怔地看着眼前的女儿,想说什么,但什么也没说了。
::二十多年前,父亲从广东顺德入伍,他转业可以回到原籍,命运却安排他进了深山沟里的军工厂。父亲的行动,正是女儿行为的感召力,如果一定要再追溯有什么其他动因的话,那是高考前李鸿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部反映女兵生活的电影《骆驼草》,那热烈的场面、动情的故事,深深植根于李鸿的心中:我要去戈壁滩,我要研发导弹,我要做一株骆驼草!
::寻找那片梦中的天空
::四年的在校生活,除了让李鸿近距离地接触了国防科技理论知识外,她还收获了管理方面的才能。因为李鸿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她成为了学生会和班级的骨干,也是老师和同学心中的优秀学生。
::1988年毕业前夕,其他同学大多为自己的后路找到了满意的归宿,李鸿却依然在等待:往年毕业生中,怎么也会或多或少的有人穿上军装加入到国防建设的洪流之中,唯独这年是个特例,西工大一个参军的名额也没有。苦苦地等待,煎熬着要从军报国的李鸿,她失眠了,一个又一个夜晚。等待不如寻找。那时李鸿已经了解到,隶属兰州军区空军所辖的某试验基地,在遥远的大西北,在那空旷的戈壁沙漠里,那里是研制导弹的,那里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
::李鸿背着学生包,从西安来到了兰州。那时兰空所在地还不在兰州市,在远郊的夏官营,离城区有六七十公里,要坐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车才能到达。军区机关戒备森严,李鸿被哨兵拦在了门口。“我是毕业的大学生,想当兵,来联系工作的”,李鸿对哨兵说。
::“你认识谁?”
::“我谁也不认识!”
::“我们有规定,没有人接待你,是不能进营门的!”
::那一天是个晴天,阳光正毒。李鸿就一直在离哨兵不远的太阳底下,先是软磨硬泡,后来就默默地注视着营门里。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一位班长模样的人来过问,才网开一面地给干部处打去了电话,得到了对方的允诺后,李鸿进了营门。
::干部处的办公室有三个干事正在忙着各自的工作,李鸿径直走到一位官最大的中校跟前,恭恭敬敬地递上了自己的成绩单、自荐信等书面材料:“我是学导弹专业的,我想到戈壁滩的试验基地工作,我从小就想当兵,我父亲是一位老军人,我是慕名找来的,希望首长能给我一个实现理想的机会”!
::中校看了看李鸿的成绩单,说:“你的条件很不错,部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把资料放在这儿,我们研究一下,会给你一个满意答复的”!
::李鸿微笑着转身离去,好像听到有人说:“这孩子挺逗的!”李鸿的心一下从沸点掉到了冰点,强烈的落差迫使她在门外的操场上溜达了半个多小时,她又重回干部处,再次找到那位军官:“首长,我又回来了,我觉得你刚才好像是例行公事,我来一趟不容易,想带着结果回去,麻烦你一定帮忙”!
::这位军官“扑哧”笑出了声:“你这姑娘真有办法!”只见他拿起了电话,打到了试验基地:“王司令,西北工业大学有个女学生,想当兵,强烈要求到你们那儿去工作,你们抓紧时间派人去考查一下吧”!
::“好,我们马上落实!”电话那头王司令的笑声,李鸿都能清晰地听见。这个王司令就是后任空军副司令王良旺将军。
::十天后,李鸿坐上了开往戈壁滩的火车,如愿地分到了某试验基地。
::戈壁深处的磨砺
::戈壁,在蒙古语中是指难生草木的地方。
::试验基地就在戈壁深处。要想在大戈壁上扎下根、站住脚,李鸿得经受住“风”、“热”、“水”的严峻考验。
::风,春季特别猛烈,刮得沙飞石走,汽车在戈壁滩上行驶,狂风迎头袭来,沙石会把车身上的绿油漆打得斑驳脱落,露出白色铁板;狂风从车尾刮来,会推着汽车向前迅跑,驾驶员也难以控制;狂风从汽车侧面吹来,又会把整个汽车掀翻在地。
::热,夏天有时地表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寒暑表拿到室外,水银柱一下子就会升到顶点。在炎热的中午,连军犬都不敢下车,一着地就四脚乱蹦,滚热的沙石那才叫烫。
::水,奇缺得很,走上百里路也难以找到一滴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点水,用处可多着哪,先是用来蒸馒头,蒸完了馒头再洗脸,洗完了脸又留下洗脚,洗完了脚最后拿去浇地。
::确切地说,李鸿对于吃苦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她没有想到戈壁滩的环境会恶劣到超乎想象的程度。
::几天后,组织上安排李鸿执行一次特殊的任务,照料导弹总师张绍抛的妻子。张总在一次执行导弹颠簸试验中牺牲了,他的妻子正在痛不欲生的失亲状态之中。李鸿说她的心太软,恐怕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弄不好别人没哭,自己先失声了。走进张总的家,大大超出李鸿的想象,张总的妻子出人意料地坚强,这让李鸿又出现另一种尴尬的窘境,当初精心准备的许多安慰之词派不上用场了,为了找这些话,李鸿翻阅了许多书籍和资料。
::张总的妻子对李鸿说:“孩子,你回去吧!我没有事的,你们的工作都很忙,绍抛走了,他留下了许多工作还需要你们去做!”
::李鸿强忍着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她心底里受到了强烈地震撼,这就是戈壁滩人的情怀,这就是一个烈士妻子的真情告白!
::如果说当初李鸿有过退缩的打算,这一刻,面对张总的妻子,她真的有些痛恨自己了。
::青春梦想化作执着信念
::献身戈壁不能光嘴上喊口号。李鸿想:要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来学习历练。
::1990年夏天,李鸿被派往上海航天研究院跟踪学习,专门就某型处于研制阶段的导弹做靶场试验的技术储备。当时,基地与这家单位还没有直接的业务往来,这个型号的导弹还处于研制阶段,许多技术资料还没来得及系统整理,研究院的同志向李鸿提供资料非常有限。白天,李鸿跟着课题组的人员一起工作,随身带了一个小本子,边看边记,边收集资料;晚上就在自己房间里整理消化白天收集到的资料。房间里没有桌椅,她就搬一把小凳子,在床上垫一块硬纸板,趴在床上捣鼓。
::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李鸿发现自己所学到的东西都是一些零打碎敲的皮毛,真正对这个型号的导弹总体设计及其原理还没有明确的总体认识。领导既然派我来学习了,不能混时间,就这么回去了。要想学习到真经,必须找到导弹总体设计资料,李鸿决定登门求教这个型号导弹系统的主任设计师钱飞鸿。
::钱老是这个研究院的实力派科学家,也是导弹领域的一位权威。面对这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钱老真的是不愿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他让实习生象征性地找了几样简单的导弹设计原理框图和一些最基本的技术资料,交给了李鸿,连话都没有和她多说一句。
::回到招待所,李鸿想:既然谁都不拿我当盘菜,我就自己想办法搞。于是,她开始留意导弹各分系统的资料和电路图。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抄资料、画电路。有时候,为了把一个系统搞清楚明白,她可以一整天都不出门,靠方便面充饥。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李鸿把该型导弹各分系统的资料、原理框图、电路图全部收齐了。整整三大本,一个本子上画了70余幅电路图。她再次找到钱老,钱老似乎想说什么,但还是一言不发地静静地翻阅着笔记本。阅毕,钱老说:“你有什么问题,我们一个一个地解决!”停了好一会儿,他又道:“我们单位里有那么多的同志,没有一个人想到把导弹各分系统进行整理,你一个小姑娘却想到了,而且这么认真,真的是不错!”那一天,钱老主动拿起笔,在李鸿的本子上认真地一笔一画地修改着;那一天,钱老自己放弃了手头的全部工作;那一天之后,李鸿有求钱老必应。在钱老的悉心指点下,李鸿很快吃透了这个型号导弹的总体设计原理,也为她回到基地担纲“导弹考官”埋下了伏笔。
::导弹试验成就了她的大气
::李鸿的工作是给导弹发“准生证”,生产单位和她的同事送她一个雅号:“导弹考官”。要想掌握导弹质量的生杀大权,没有金刚钻,可揽不了这瓷器活。
::对于李鸿来说,最不容易的事是组织实施导弹颠簸实验。导弹颠簸是考验导弹承受运输能力的唯一途径。一次试验,数十枚导弹要装在运输卡车上,跑各种不同的道路,行走一千多公里。组织这项试验,男人们都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几天几夜在茫茫戈壁滩上漫无边际地奔忙,不仅是体力,更是意志力的一种超负荷运转。要想拿到第一手资料,职业性质决定着李鸿必须捷足先行。第一次执行任务,一天的路程跑下来,又累又困又饥又渴的李鸿,走出驾驶室,就摔了个“大马趴”。同事们都吓坏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摔出个好歹了怎么办?李鸿被同事扶起来,小坐了一会儿,说:“我没事,只是腿坐麻了,马上就会好的!”事实上,作为女同志跟车试验,是有诸多不便的,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李鸿非常自觉,有时一天只喝几口水。第一次执行任务回来后,她就病倒了。
::致力于靶场全武器系统仿真的研究是李鸿参与的一项重要科研工作。导弹试验需要生成的数据是十分庞杂的。传统的打弹试验只能对一些主要参数进行检验,从中获取的数据量比较少。李鸿和她的同事们认识到,这是以往导弹试验过程中的一个空白,也是影响导弹试验效能的一个很大缺陷。他们对以往几次不成功的试验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初步有了进行靶场仿真系统研究的想法。期间,他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正式向基地党委提出了要搞“空空导弹靶场仿真工程”的设想。
::基地为此成立了课题组。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李鸿和课题组的同志从理论上解决了“空空导弹靶场仿真工程”的所有技术问题,并完成了空空导弹仿真工程的总体方案设计。那段时间,她几乎没有休息日,最紧张的时候连续60多个小时没睡觉。
::1995年8月,作为总体方案设计人员和评审主要答辩人,李鸿到北京参加评审会。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屏幕前做准备工作,李鸿的双眼患了严重的角膜炎,视力突然下降。轻伤岂能下火线,面对国内仿真界十多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考问,李鸿以清晰的思路、准确有力的答辩,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方案评审一次通过。空空导弹仿真工程的研制,填补了航空机载武器试验全系统动态检测方面的空白,开辟了导弹试验的新途径,提高了试验效率,降低了试验成本,缩短了试验周期。2001年该工程获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


::基地组建以来,靶场组织试射了上千枚各种类型导弹。过去一直沿袭着一个靶标试验一枚导弹。这似乎成为一加一等于二的规律,从来没有任何人提出过异议。一次,在组织任务过程中,李鸿跟着进入大戈壁去搜索剩下的残骸,以分析试验的效果。进入残骸的落点之后,李鸿突然发现靶机的残骸损伤并不是很大。
::可否利用一个靶机进行两次试验?在机场边的戈壁滩上,她和同事们开始了讨论。事实上,往往一些还处于科研阶段的导弹,试射后对靶机的损伤并不大,也就是说靶机还可以继续飞行。这种想法能不能真正形成试验的方法,那一天,他们讨论告一段落,也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
::没想到李鸿的劲从此就上来了。而后每次进行靶试,她都要到一线观看试验全过程。一来二去,真的让她找到窍门了。不久,李鸿与其他科研人员一道,完成了实施“一靶两弹”试验方法方案的编写,找到了科学根据,完成了可行性分析,正式提出了在试验中采取“一靶两弹”的新的试验方法。2002年元旦,某新型空空导弹在实弹发射中首次运用“一靶两弹”的试验方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军委领导专门发来了贺电。
::一次试验当中, 李鸿认真分析了飞机火控系统和导弹的各性能参数, 与自己曾组织过的一次同类试验进行了对比, 发现该型飞机的火控系统的准备程序中缺少了导弹预先加电程序, 这是飞机火控系统设计上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缺陷。这一缺陷在技术成熟的飞机火控系统中是正常的,但对处于试验阶段的飞机来说,缺少这一步却是很致命的。无法完成预先检测,试验风险太高不说,飞机升空后不能预先对导弹加电,使得导弹准备到试验条件构成之间的时间缩短,很难抓住最佳试验点,装备部队后对维护造成较大的困难,可靠度也会下降。李鸿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对飞机火控系统进行改造、加装导弹预先加电程序的建议。几个月后,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庆功宴上,该型导弹总设计师专门向李鸿敬酒致谢,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句话就让我们摆脱了困境,这就是专家”。
::近几年来,她先后攻克了10多个技术难题,为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彩的生活之路
::从一名志愿入伍的女大学生,到如今已成为我国导弹领域的青年专家,李鸿在戈壁滩上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许多人一辈子也无法完成的跨越。
::这跨越尽管布满了荆棘,尽管流淌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尽管也有着苦涩的回忆,但李鸿觉得无怨无悔。
::很多人以为李鸿是个不顾家庭只爱事业的工作狂。李鸿说:“不是,我不仅喜欢搞科研,也喜欢做贤妻良母”。
::李鸿夫妻俩是在工作中产生深厚感情的,最终结为百年之好。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大沙漠里写下了动情的乐章。丈夫也是颇有成就的优秀科技干部,并先她提升为所在单位副站长。上级党组织决定提拔李鸿为副站长时,按照回避制度,她的丈夫被调到基地机关担任科研科科长。
::李鸿说,越是在家时间少,越要珍惜相夫教子的责任。她是广东人,在家时练就了一手做粤菜的好功夫。她说,只要她在家,就由她当厨师,尽量不让丈夫操心。丈夫笑称,李鸿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他为有这样的贤妻而自豪。
::当她的头上戴上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等一顶顶荣誉的桂冠时,李鸿只感到压力高于激动,在这个“千人一杆枪”的群体里,她说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科技工作者,所有的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干的,而荣誉都背在了她的身上,真的有一种超载的感觉。


::2003年3月,李鸿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这是基地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政协委员,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中科技界最年轻的委员。从北京参政议政归来,全站官兵列队到机场外迎接她。李鸿始料不及,过去一向开朗活泼的她变得腼腆起来,眼含感激的泪水,此时她不知道要说什么,她知道这么崇高的荣誉,是属于这个默默无闻的单位,是属于所有奋斗在戈壁滩的军人。


::(王凡华 整理)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校友会楼

联系信箱:xyh@nwpu.edu.cn

邮编:710072

校友服务专线:029-88494949

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会公众号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会  ICP备案号:陕ICP备05010979号